师宗三中 560分左右
2011师宗县中考分数线 师宗三中2011曲靖中考录取分数线
师宗县第三中学是师宗县唯一的一所以“民办公助”形式创建的高级中学,位于县城东南角,学校占地178亩,总建筑面积55650平方米,投资近8000万元,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,建有多媒体教室,电脑教室,全市领先的理、化、生实验室;国家标准田径场一块,灯光篮球场6块,排球场、网球场各2块;公寓式的学生宿舍、餐厅设施一流,可供5000余名学生同时就餐;校内设有超市、医务室、复印部、洗澡池等功能齐全的后勤设施。校园内绿化面积64亩,绿化率36%,校园内绿草成茵,树木成行,是一所美丽的园林学校。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,师宗三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。全校教师爱岗敬业、乐于奉献、勇于进取,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,历次市、县期末统测,各科成绩都名列全县前列。以高中为龙头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,2006年高考上线率达91.51%,居全市第一名,2007年高考再创佳绩,上线率、重点率均居全县前列,学校先后荣获“师宗县平安单位”、“曲靖市德育先进集体”等荣誉称号。现在,学校已经拥有4281余名学生,200名教职工,其中特级教师3名,高级教师14人,教师学历达标率100%,形成了既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,又能使尖子生和特长生脱颖而出的办学氛围。
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,师宗三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。全校教师爱岗敬业、乐于奉献、勇于进取,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,历次市、县期末统测,各科成绩都名列全县第一。师宗三中从去年9月正式招生,现有学生2045人。半年后,在学期期末统测中,三中的初一、高一成绩均排全县第一。云南教育报刊社社长陈兴华感叹:“这很不容易,从以往情况看,民办学校需要几年的时间,成绩才能赶上当地较好的公办学校。”昨日,曲靖市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现场会议在师宗县召开。会上,师宗三中的“民办公助”模式成为热点。师宗正在借“民办公助”将师宗三中打造成曲靖市有名的民办学校,沾益等县也已开始了在“民办公助”上的探索。
去年,师宗县普通高中入学率从2004年的40.9%跃升为68.5%,缓解了在当地教育问题中尤为突出的高中教育瓶颈。这种跃升,师宗是如何做到的?这让从曲靖各区县赶来的教育发展决策者们很感兴趣。
困境: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
“为什么想到‘民办公助’这条路?”“没钱!”师宗县委书记孙燕干脆地答道。这位女书记去年1月上任,那时师宗三中已开始建设,但她仍感受到民众对“上高中”的强烈呼声。“每年的县‘两会’以及我们下去调研时,‘上高中’都是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”,同时,她承认:“在师宗,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。” 据师宗县副县长马琼芬介绍:2004年师宗县普通高中入学率为40.9%,而高考升学率近60%。去年9月之前,师宗县仅有两所高级中学。其中,师宗一中共有33个高中教学班,每班人数几乎都在70人以上,这基本上是学校可以承载的最大负荷了。即便如此,每年师宗的4000多名初中毕业生,仅有1200多名能升入高中。而造成高中教育瓶颈的原因,主要就是没校舍。于是,新建一所高级中学的问题放到了师宗县委、县政府的会议桌上。 然而,根据估算,新建一所高中需要7540万元,每年运转还需投入200-300万元。去年师宗县地方财政收入1.2亿元,这已是历史最好水平。因此,要在师宗这样一个典型山区农业小县、财政弱县,由政府来全力承担这笔建校费用几乎做不到,更何况他们在普六、普九时就已欠债6000万元。
出招:举全县之力建一所高中
为新建一所高中,师宗喊出“举全县之力”:全县财政拨款的在职职工捐一个月工资,副科级以上干部在此基础上又捐几百至两千元。一位姓孙的教育局干部与妻子共捐出4000元。2004年,师宗财政拨款的在职职工共捐款712多万元。但这与预计的7000多万元还相差甚远。 这时,师宗提出以“民办公助”的形式来建新校。学校的投资主体是民间资本,而政府会提供多方面的优惠措施:学校在3000名在校生规模以内按师生比核给基本的教师编制,按在编在职人员工资标准核拨财政工资,建校土地政府给予行政划拨,按征地和建设的经费给予两年的银行贴息补助,学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调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,在建设费、招生、税收、水电、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公办学校同等待遇。投资者将拥有学校50年的使用权,50年后,使用权归政府所有,但如果投资者仍愿意继续办教育,其意愿将被优先考虑。
引资:私企业主投入4580万元
“我们就像招商引资那样,在电视、网站上打广告,但几乎没有人来报名。”马琼芬认为,这是因为不少投资者都认为办教育投资回报率低,一不小心还容易亏本。而廖五七是个例外,他说:“我在师宗电视台上看到新建第三中学寻求合作的公告,我本身一直想为教育事业作点贡献。”干建筑成功起家的廖五七是本地人,比起捐款,他更愿意把钱用来投资办学:“这是干实事。”最终商定,由政府投入2960万元,廖五七投入4580万元建设师宗三中。
师宗三中2004年7月4日动工,2005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。目前总投资8400多万元,占地178亩;有教师94人,在校生2045人。其中高一的招生人数多于其他两所高中的招生总人数。校内初中生按义务教育执行一费制收费,高中生按公办学校收费标准收费。学校对30多名优秀贫困生免收了费用,有10多名特困生获每月补助100元的生活费。
成效:学校最大能容纳5600多人
“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?”对这个很多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,廖五七回答:“没有测算过。”他认为,投资办学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。投资教育不能只图效益,否则不如买个煤矿经营。只有把学校办出质量,办出品牌,才能吸引更多的生源,才能谈得上回报。“对我来说,只要这个学校还能运转下去,只要能给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,这就是对我的回报。”现在廖五七正面临的问题是用近100万元解决教职工的住宿问题,“让教师住在学校里,才能使他们管理、教育更方便,更尽心。” 目前,师宗县计划把幼儿教育、初中入学难等问题都用“民办公助”的方式来建校解决。“事实证明,民办公助对于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,是个很好的办学思路”,孙燕微笑着说。